伟德国际BETVlCTOR青年学生响应校团委组织开展防控疫情“十个一”专题教育,开展读书教育活动,增强学识,确保学生们假期充实而有意义。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实践)性。
作为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在这个假期,你们都阅读了哪些书籍呢?
《梦的解析》是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得·弗洛伊德创作的心理学理论著作,又译做《解梦》。
该书开创了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理论,被作者本人描述为“理解潜意识心理过程”的捷径。该书引入了本我概念,描述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是用于解析梦,引申到心理学,解读人们的潜意识在梦中的表象。
弗洛伊德首先回顾了此前关于分析梦的科学著作,他认为虽然有趣但是不够充分。然后他记述了许多梦,来阐明他的理论。他的方法开始于分析他的梦“伊尔玛打针”,但也有许多来自病人的个案研究,书中引用的许多最重要的梦都来自他人。
弗洛伊德进行分析的许多来源来自文学作品,该书更多的是一次文学分析的自觉尝试,超过心理学研究的成分。弗洛伊德在此首次讨论了后来发展的恋母情结理论,也就是俄狄浦斯情结。
《自卑与超越》是个体心理学的先驱阿德勒的代表作。书中作者他告诉我们,理解一个人,就要从他的过去入手,而一个人的生活风格,则是与他对于过去经验的认识和理解相一致的。自卑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怎样认识自己的自卑,克服困难,超越自我。阿德勒与弗洛伊德是并驾齐驱、等量齐观的。在《自卑与超越》中,关于记忆和梦的探讨,作者也参考了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针对教育、家庭、婚姻、犯罪等社会性问题,作者也在《自卑与超越》中提出了十分有价值的观点。
自卑感在阿德勒的理论中占有很大份量。他认为一般的自卑感是行为的原始决定力量,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变态的,它是一个人在追求优越地位时的一种正常的发展过程,优越感是每个人在一种内驱力的策动下力求达到的最终目标,它因每个人赋予生活的意义而不同。在书中,他还论述了家庭和学校对个人的影响,他认为,人的行为不是由生物学的本能力量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力量决定的。人的行为都是出自于自卑感及对自卑感的克服和超越。
《自我与自性》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所著,他用炼金术、诺斯替教和基督教文化、占星术等来证明自性是心灵的总体,完整性就是自性的特点,而基督就是自性的象征。他明显受到了东方的佛教、印度教的启发,试图用心理学术语来描述佛教里的“空”——包含并超越二元对立的,人类心灵的起源及进化的终点。所以,自性不是那一个人的,并不存在这个某一个人的自性,只存在某一个人的自性化过程。
人是潜在完整的,人是无穷神性的一小片。荣格认为,在人类的集体无意识中,有一个原型至关重要,那就是自性。自性是与意识相对的概念,但是它容纳自性。自我包含着一个人有意识的人格和无意识的部分;自性必须透过自我来讨厌自身。自性是人类进化的原因,也是人类进化的动力。
《动机与人格》是马斯洛心理学理论的奠基之作,也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之作,标志着人本主义新心理、新伦理理论体系的形成。书中全面讨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和人本主义伦理学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系统地阐述了马斯洛关于人性、人的需要、人格发展的动力和规律、社会改革和促进健康人格发展的方法和途径的观点和理论。
马斯洛对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思潮中的“机械主义科学”的方法论进行了批判,进而提出了人本主义科学的方法论,既“问题中心论”与“整体动力论”。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美国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的《真实的幸福》,它的内容是有关积极心理学的,是一本提升幸福感不可不读的佳作。书首先抛出了为什么要幸福这个问题,通过阐述人格特质和大多数人对幸福的误区,指引我应该如何幸福:过去的事不能决定未来,不要把自己桎梏在过去,未来并不全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我们应该抓住眼前的幸福。
它还让我明白,幸福只是一种主观上的感受,一种来自自我内心的满足。在遭遇打击和挫折后,我们很容易放弃希望,不再努力,其实乐观的人更具有坚韧性,他们把自己所面临的挫折看成是特定的、暂时的,是别人行为的结果 因此他们更能感到幸福。
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美好的生活来自每一天,都该将突出的优势、有意义的生活用于增加知识、力量和美德。这就是我读这本书最深的感受,活在当下,幸福着我的幸福!
———19心理学班张龙平